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趙可式罹癌

2006120619:51

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趙可式罹癌

中時電子報更新日期:2006/12/06 04:09 記者: 黃庭郁/台北報導

「死亡不能避免,但我們都要做好準備。罹癌讓我停下腳步重新檢視一生,我沒有悔恨,但希望能快點完成寫書心願,此生就能沒有遺憾」。

提起安寧療護,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熱情、有著溫暖笑容的趙可式。她遠赴英美讀了六年書、臨床廿三年的護理工作做的全部都是安寧;年近六十的她不只是第一個將安寧療護觀念引進台灣的臨床工作者與學者,更是台灣一系列安寧療護政策的重要推手。

就在她將大半生奉獻給無數台灣末期病患、還將跨海支援對岸安寧療護觀念推廣時,卻在今年 九月卅日 陪同家人看診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第二期乳癌。

確定生病後,趙可式在 十月十七日 接受手術,摘除左側一‧七七公分與○‧ 七公分 乳房腫瘤,同時摘除已有轉移現象的前哨淋巴。

昨天她戴著口罩現身,執起麥克風談的是她還要繼續推動的安寧療護,十五分鐘的講話,語氣溫柔而堅定,但額頭上冒出的汗珠透露出身體的虛弱。

因為體質敏感、副作用大,趙可式的化療進行得辛苦,「一打藥,手腳像針刺一般,骨頭更隱隱作痛」。旁人聽了心疼,她卻微笑的說:「這讓我有了末期病患的體會,以後對病人更有同理心」。趙可式說,知道自己生病後,花了一點時間把這學期在成大的九堂課做了一些交接,又花了二天寫遺囑。「我廿歲時寫了人生第一份遺囑,之後每一年都再寫一份,但這次,我寫得特別認真」。趙可式說,安寧療護希望讓人走的沒有悔恨、沒有遺憾,「但我還有一個遺憾」。她希望快點寫成一部符合台灣本土民情的安寧療護中文教科書,及一本給病人家屬看的安寧療護教材,合計卅多萬字,「我本來寫好的八萬字要全部重寫,改成從病人與醫者雙重角色寫,我得加緊趕工了」。

 
-----------------

安寧療護推手 趙可式罹癌無懼

公共電視更新日期:2006/12/05 22:10

安寧療護,是要幫助癌末病患,不作侵入性治療,能有尊嚴地走完他的人生,這觀念現在已廣被接受,20多年前,當時社會很排斥,讓當年積極推動安寧療護立法的,成大護理系教授趙可式,受到不小的阻力,來看她的故事。

她是趙可式,20多年前,首度將安寧療護觀念, 帶進國內,由於父母親相繼生病去世,她知道病患,臨終時,要得是甚麼。

提倡善終的觀念,讓生命美到最後,趙可式努力推動安寧療護立法,經過六年的努力,20005,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這和當時國人對於病患,就是要搶救到底的觀念,完全不同。趙可式的執著,令人感動。

15年前,國內第一家安寧病房成立,到現在全國有31,趙可式讓癌末病患,有自主權,可以不要受苦,如今面對自己也罹患乳癌,她決定勇敢面對,專心化療,面對死亡。

即使在對抗病魔, 一談到安寧療護,趙可式就充滿熱情,,她說有生命,就要感恩,準備好了,面對生老病死,就不會懼怕。

 
------------------------

臨終生命感同身受 推動安寧療護

公共電視更新日期:2006/12/05 22:10

還有一個關於生命問題的議題,就是目前在世界各國醫療措施上,受到重視的安寧療護。所謂的安寧療護,就是要幫助癌末病患不作侵入性治療,能有尊嚴地走完他的人生, 這觀念現在已逐漸獲得接受。但20多年前, 當時社會很排斥, 讓當年積極推動安寧療護立法的, 成大護理系教授趙可式, 受到不小的阻力,來看她的故事。

她是趙可式,20多年前,首度將安寧療護觀念, 帶進國內,由於父母親相繼生病去世,她知道病患,臨終時,要得是甚麼。

提倡善終的觀念,讓生命美到最後,趙可式努力推動安寧療護立法,經過六年的努力,20005,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這和當時國人對於病患,就是要搶救到底的觀念,完全不同。趙可式的執著,令人感動。

15年前,國內第一家安寧病房成立,到現在全國有31,趙可式讓癌末病患,有自主權,可以不要受苦,如今面對自己也罹患乳癌,她決定勇敢面對,專心化療,面對死亡。

即使在對抗病魔, 一談到安寧療護,趙可式就充滿熱情,,說有生命,就要感恩,準備好了,面對生老病死,就不會懼怕。

 
 
------------------

優質安寧病房 舒緩癌末疼痛 真貼心

自由時報 95.12.06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

 

癌症長期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為了舒緩癌末病人的疼痛,進而協助病人「善終」,政府、醫界近年來推動安寧照護的觀念,衛生署並舉辦「安寧病房服務品質選拔」,由台中榮總、耕莘醫院並列優等獎。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年委託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針對全台各安寧病房進行評選,除了優等獎外,台北榮總、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並列甲等獎;高雄榮總、長庚醫院高雄分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並列安寧獎。

國民健康局指出,整體而言,以榮總體系北、中、南3家醫院都獲獎,表現最佳。

台灣安寧療護先驅、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趙可式表示,近年來,安寧療護觀念逐漸普及,已有28家安寧病房納入健保,49家安寧居家療護,然而,「量」的成長與「質」的提升不成比例,在2004年之後,台灣的安寧照護已進入品質堪慮期。

趙可式指出,她接到許多患者抱怨安寧病房有名無實,明明已接受安寧療護,但身心痛苦無法緩解、住進安寧病房仍需要自己請看護、醫生一週只看到一次、患者家屬的悲傷輔導不夠,無法達到安寧照護的效果。

「病人是受苦的人,需要醫療團隊的細心照顧」,趙可式感慨,有一位滿臉腫瘤、潰爛導致失明的患者,沒聽到護士走進房門,突然間要被打針,驚嚇之餘,揮手抓傷護士,因此,被認為是攻擊性的患者,最後被轉院。

由此可知,許多安寧病房的護理人員在照顧技巧上仍須加強。

此外,也有些醫院不顧病患希望安寧照護的心願,強行插管,徒增病患臨終前的痛苦,所以,趙可式建議,國內可比照美國,在病人住院清醒時要簽「預立指示」,尊重病人自主權。